“四好農村路”助力鎮江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
金山網訊 春日好風光,古村路通暢。時下,鎮江市丹陽市丁延線風景如畫,“鏡彩農路·丹鳳朝陽”品牌農路,一直延伸到中國傳統古村落延陵鎮九里村,沿線串起茶場、魚塘、景區、果園、良田,形成一條特色鄉村旅游帶。
近年來,鎮江農村公路打造“一路一景一特色”成效顯著,丹陽市丁延線、句容市寶天線、揚中市濱江大道、丹徒區高水線等8條“美麗農村路”創成省級樣板路,一年四季穿行其間,景色、韻味各有不同。
農村公路的蝶變,是鎮江市圍繞“建、管、養、運”目標,落實《江蘇省“十四五”農村公路發展規劃》要求,不斷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步伐的成果。目前,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6083公里,密度超過158公里/百平方公里。
品質提升在“路”上
堅持高站位謀劃,鎮江率全省之先,出臺《鎮江市農村公路條例》《鎮江市農村公路路長責任制實施辦法》和《鎮江市農村公路路長責任制考核方案》,落實縣、鄉、村三級“路長制”,納入政府專項考核,每年進行調研評估。“我市還出臺了《農村公路市級補助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為農村公路建管養增強資金保障。”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王寧說。
作為“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鎮江充分發揮農村公路基礎設施串聯作用,全面發力農村公路提檔升級。2022年,完成道路建設80公里,改造橋梁13座,實施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053公里,實現行政村通雙車道四級路100%,規劃發展村莊通雙車道四級路98%。
農村公路建設,打通了“有路難行”的瓶頸。丹徒區上牧線拓寬改造完成通車,讓上黨鎮東貪村的村民盡享發展紅利。
沐浴著清晨第一縷陽光,村民王海全踏上家門口煥然一新的柏油路,深有感觸地說:“過去,這條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因為路太狹窄,農忙時節機械通行極不方便?,F在,腳不粘泥,抬腳上公交,會車不用愁,農機直通田間地頭,想想就開心!”而今,這條“舊貌換新顏”的通村連戶公路,夾雜著這里每家每戶油然而生的幸福味道。
舒暢體驗在“路”上
圍繞“高效能管好農路、高水平養好農路”,鎮江公路部門不斷壓實“路長制”責任,建設美麗農路、安全農路。“我們對農路臨水臨崖路段進行安防設施提升,組織專業檢測機構針對全市381座三類以下橋梁、30年以上橋齡的橋梁及特殊類型、異型橋梁進行定期巡查,做到‘應報盡報,應改盡改’。”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張世強表示。
此外,該部門加快推動農村公路養護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在農路管理中應用智能感知等技術,使用“一網一平臺”開展養護,加強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檢測應用,全市農村公路自動化檢測率達76%,遠超省年度工作目標。
從“通”到“暢”,由“暢”向“好”,日益完善的農村路網,實現了由“交通線”到“風景線”的華麗轉變,給百姓帶來更加舒暢的通行體驗。句容市規劃全線365公里鄉村道路“句容福道”,沿線串聯特色小鎮、優美村莊、騎行綠道、駐足觀景點,使農路路側有景,景中有路,全面展示全域山美、水美、田美、園美的資源稟賦。
“春城無處不飛花,從茅山到后白、天王,宜人景色一定會讓您流連忘返!”茅山鎮丁家邊村團支部書記徐濤邊配合游客拍照,邊發出邀請。
黨建引領在“路”上
“‘四好農村路’的建設,延伸了黨建引領公路發展的紅色脈絡。”王寧說,“我們以‘黨旗‘鎮’紅、公路先鋒’行動為抓手,在丹徒區設置農路建設項目指揮部,成立臨時黨支部,一體化推進項目建設。”
在新的農村公路建設管理模式下,丹徒區高水線二期拓寬改造通車,讓水臺村天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條科技興農致富路。公司負責人戴網成說,“高水線是通往公司的必經之路,因公司的鳳頭白鴨和發酵床養殖小有名氣,每年都有千余名外地游客、學員前來參觀交流,改造后的道路已經成了我們企業發展的‘快速路’!”
緊盯“利民惠企”目標,鎮江公路部門在發揮黨建引領、挖掘地方特色、助力產業發展上沒有停歇,覆蓋全市的省級特色農路品牌和一條條“美麗農村路”“平安放心路”,見證了黨建引領發展的建設成果。
沿著寬闊筆直的向陽河西路,走進揚中市朝陽湖生態園漁文化風情小鎮,一幅生機勃勃的鄉村圖景躍然眼前。
借著“四好農村路”建設的東風,三茅街道興陽村環境極大改善,村民人人受益。“以前路窄,病害較多,百姓出行不便。”興陽村黨委書記陸廷余介紹,“2019年,這條路擴寬成8米寬的瀝青道路,不光通行體驗感良好,發展旅游業也成了新時尚。”如今的朝陽湖生態園漁文化風情小鎮,點亮了鎮江農路新的地標。
美好生活在“路”上
農村公路建設蹄疾步穩,走出了與現代農業、鄉村旅游、產業發展融合提升的發展新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發展動能,推動“美麗鄉村”輸出“美好經濟”。
圍繞“太平路·揚中行”農路品牌打造,揚中市用好“農路+旅游、產業、生態、文化”等發展模式,盤活農村資源,形成農路建設發展的“揚中經驗”,創成全省“十大優秀農路品牌”。“品牌引領下,我市‘農村公路+電商物流’打造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農產品經營模式,為‘土貨’進城、網貨下鄉提供便利。”揚中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張躍峰說。
丹徒區創新探索“農路+旅游”發展模式,依托特有的自然山水、人文資源和地形地貌條件,打造十里長山第一條“農路+旅游”建設項目,加速帶動旅游產業蓬勃發展。
在“片區公交”“大循環公交”模式的推廣下,鎮江開展城鄉公交一體化達標縣建設,實現農村地區與周邊縣市公交對接,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水平被省交通運輸廳評定為5A級。交郵融合迅速發展,縣鄉村農村物流節點從原有的296個增設至559個,縣、鄉物流服務站覆蓋率100%,村級物流服務點覆蓋率達84%。
厚植發展沃土,鎮江“四好農村路”建設結出累累碩果。丹陽市、揚中市相繼創成“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句容市、丹徒區創成全省示范縣,丹陽市入選“省級農村公路建設示范縣”,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工程入選鎮江市委市政府“十佳民生實事”……
“這是我市打造農路‘一縣一品牌、一區一特色’品牌集群取得的積極成效”。在王寧看來,全市逐步形成了“產業沿著公路走、公路促進產業活、產業推動農民富”的發展趨勢,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創造了便利條件。“今年,我們計劃改造農路91公里,農橋12座,安防工程688公里,深度推廣‘農路+’融合發展模式,更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蔣慧 渠亞楠)
責任編輯:殷蘭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