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探索社區康復新路徑
運動康復、神經康復不用再跑大醫院
金山網訊 “這個治療好像是為我量身定制的,現在運動功能恢復得不錯,人也精神多了,最重要的是家人再也不用帶著我去擠大醫院了,在‘家門口’就能接受腦梗后的康復治療。”近日,家住京口區的傅大爺在體驗了數次康復治療后,興奮之情難以言表。
傅大爺體驗康復治療的地方是京口區四牌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離家不遠,預約也方便,這為他和家人省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作為居民“家門口”的基層醫療機構,京口區四牌樓衛生服務中心在2019年就成立了康復中心,積極探索社區康復新模式,以運動療法、作業療法以及物理療法為重點,開辟了具有特色的社區康復新路徑。
近年來,心血管病患者數量激增,腦梗、腦出血及神經系統損傷等患者的康復訓練,逐漸成為患者重獲健康的一個重要部分。而此前,運動康復只有三級醫院才能開展,距離遠、耗時長,大大限制了患者康復的持續性需求。四牌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方銘介紹,社區康復中心充分利用康復獨有的時效性、持久性等特點,由康復醫師評估,為患者量身定制個性化康復方案,采用“傳統康復+現代康復”的方式,加固康復治療的成效性。目前每年有上千人次在“家門口”得到了便捷有效的康復治療。
目前,四牌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復中心已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康復方法,如八段錦、太極拳等傳統養生功法,既是有氧運動,又能使形神和諧;中藥藥膳方變藥為食,也是一大亮點;加上中醫的特色診療技術,如針灸、推拿、耳穴療法等,也對康復起到重要作用。方銘還告訴記者,康復中心已開展包括腦卒中、腦外傷、脊髓損傷等神經康復,骨折術后、關節置換術后等骨科康復,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骨關節炎康復等項目。
前不久,四牌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創成“江蘇省社區醫院”。作為鎮江首家開展醫養結合服務的基層醫療機構,中心將積極推進康養中心建設二期改造項目,重點是養老服務區和醫療護理服務區建設,真正打造一個融“醫、防、養、康、護”為一體的一站式老年康復養老護理中心,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趙偉 陶志敏 梅永生 欒繼業)
責任編輯:龔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