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四千”精神薪火相傳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回應關于民營經濟發展問題時,特別提到了當年江浙等地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發展鄉鎮企業時所創造的“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四千”精神在全國“熱度”高漲,雖然時過境遷,但那種自力更生、自強不息、自求發展的成功經驗永不過時、歷久彌新,正是有了他們的奮斗才有了美好的今天,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每個人都應體悟“四千”精神中蘊含的智慧及經驗,一股學習弘揚“四千”精神的熱潮,在中華大地噴涌而出、不斷勃發。
情相聯、脈相通,鎮江揚中是“四千”精神的發源地和創造者之一,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我們要大力弘揚“四千”精神,將蘊含其中的家國情懷、時代擔當和拼搏精神傳承下來,當好新時期“四千”精神的傳承者和弘揚者,激蕩起“再揚四千精神、再啟創業征程”的滾滾熱潮。
新時代呼喚“四千”精神,“四千”精神不僅激勵企業家自強不息、奮發圖強,求變求富求強;勇于開拓、敢為人先,勇創大業更應該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的“行動指南”。弘揚“四千”精神,就是要激揚“四敢”精氣神,需要從政府到企業、從黨員到群眾廣泛深度參與其中。要以“干部敢為”引領帶動“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給予各方信心、凝聚多方力量,加快形成生機盎然、爭先恐后的發展氛圍。
“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下去調研看到的全是辦法。”廣大黨員干部堅持用腳步丈量民情,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時刻心系群眾,站穩人民立場,把困難考慮得更復雜一些,措施考慮得更周全一些,把心血和汗水灑遍千山萬水、千家萬戶。黨員干部要把黨的惠民政策、黨的理論化作“千言萬語”送到“千家萬戶”,將政策說到百姓的心坎上,保障政策穩步落地的同時,也要做到“風聲雨聲聲聲能入耳”。在遇到急難險重問題上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千方百計”迎難而上,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找準實干方向,開動腦筋、開足馬力,瞄定堵點難點,厚植為民情懷。往往在“飛上枝頭變鳳凰”的背后,是不為人知的艱辛。黨員干部要繼承和發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爭取跑在前線、沖在一線等最難、最累、最苦的地方,在實踐中練出“寬肩膀”“厚胸膛”,歷盡“千辛萬苦”,努力在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深化改革、創業創新等領域展現新作為,將個人的奮斗步伐深深鐫刻到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讓“四千”精神 薪火相傳,為中國式現代化新實踐注入澎湃力量。(龍山湖畔)
責任編輯:蔣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