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特色產業品牌,走集群發展之路
日前,江蘇省制定出臺《江蘇省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管理辦法》。辦法提出,“十四五”期間,在全省范圍培育和認定100個左右特色產業集群,引導和支持各地培育一批市級特色產業集群。辦法5月1日起正式實施。(3月20日《新華日報》)
辦法明確,產業集群為所在縣域的支柱或特色產業,擁有屬于集群主導產業的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合計不少于3家,或者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合計不少于15家等等。
放眼世界,誰擁有中高端的產業集群,誰就擁有自主可控的話語權;誰自主可控能力強,誰就擁有先進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作為制造業大省,江蘇擁有多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規模占全省制造業比重的70%。規模龐大的中小企業中,有一些已經成長為“小巨人”企業。
推進科技創新,要在各領域積極培育高精尖特企業,打造更多“隱形冠軍”,形成科技創新體集群。目前,江蘇共有無錫物聯網、南京新型電力裝備、徐州工程機械、蘇州生物醫藥等10個集群獲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居全國第一。今年1月,江蘇省政府還印發《關于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明確,將安排專項資金,加快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
打造特色產業集群,人才為先。今年,江蘇將繼續深入實施產業強鏈行動計劃,高標準建好10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和16個省重點集群,推動部分集群加快向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躍升,努力為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的優質增量。同時,加大“高精尖”研發人才引育,實現巨人肩上的創新。要用薪留人,進一步完善創新創業的分配激勵機制,落實科技人員科研成果轉化的股權、期權激勵和獎勵等收益分配政策,特別是對緊缺人才在個人所得稅方面可以有適當的減免和優惠政策。
下一步,江蘇將扶上馬送一程,梯度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智能化改造,光靠企業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目前,江蘇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規上工業企業有3萬多家。圍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各級政府正在梯度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矩陣,做大做強制造業的中堅力量。今年,省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安排了12億元,支持企業開展免費診斷、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等項目建設,支持中小企業上云用平臺,加快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推動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重點聚焦自主可控,圍繞重點產業鏈,梳理建立“卡脖子”技術產品清單和技術攻關項目庫,在提升智能制造裝備和軟件自主供給水平上實現新突破,在加快數字化轉型要素匯聚上實現新突破。
擁有雄厚的制造業基礎,江蘇的產業優勢非常明顯。作為肩負著挑大梁任務的經濟大省,我們當聚力打造“搬不走、壓不垮、拆不散”的產業集群,從而真正做到打特色產業品牌,走集群發展之路。(金勝)
責任編輯:王含